您的位置:首页 > 科普知识 > 正文

商鞅变法是在哪个国家进行(哪个朝代启用推行商鞅变法)

变法并不是机械地搬运,各国的国情以及文化不同,所以“商鞅变法”只在秦国成功了,其他诸侯国也进行了不少变法,即便是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,最终也是以失败而告终。究其根本原因,在于其他诸侯国的文化传统就不适合复制商鞅变法。

“商鞅变法”与秦国文化完美融合,使得秦文化成为了滋养变法的土壤。

这也就解决了萦绕在众人心头的一个难题,为何人家秦国可以实现“商鞅变法”救亡图存,而其他诸侯国放着“作业”不抄,还要自己拼命摸索。

答案只有一个:变法并不是机械地搬运,各国的国情以及文化不同,所以“商鞅变法”只在秦国成功了。

秦文化的发展养成

秦国并不是当年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,而是在周孝王时期,秦的先祖因为养马有功,被周孝王将西部边陲的一片土地赐给他,老秦人自此有了自己的一片土地。

秦国文化也可以说是在这时候养成的,他们地处西部边陲,与西部的游牧民族混居战斗,生存环境相当恶劣。

后来到公元771年,西周也在走下坡路,周幽王烽火戏诸侯,自己的老巢都被西戎给占了,秦襄公派兵勤王,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。

周平王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,于是便给秦襄公开了一张空头支票,将岐以西的土地全都给了秦襄公。

此举一举两得,如果老秦人能够将地收回,那也要纳入周的版图,他如果拿不到的话,也不能说周平王不赏赐,只怪自己没本事。

因此,老秦人自从立国开始,就在不停地战斗中前进,也就养成了老秦人骁勇好斗、简单有效的文化传统。

到秦穆公时期,秦国好歹混了一个西部最强,究其一生都没能继续东出。后来秦国十几代君主,都没能作出有效的成绩。

当王位传到秦孝公的手中时,他接过来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秦国。再不改变,秦国就要混不下去了。

秦孝公发布求贤令,吸引山东六国的人才加入,秦国定下调调,要变法求存。

秦文化的特质

老秦人数十年来形成的秦文化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
第一:秦人勇猛好战,坚韧无畏;秦人常年在和西戎战斗中养成了不怕失败,不惧斗争的精神,单纯就个人战斗力来讲,秦人之骁勇,其他诸侯国的士兵根本比不上。

第二:任人唯贤;秦人有草原民族的特性,为了部落的生存,就必须要选择任用强者。秦国从立国开始,就不断地任用其他各国的人才。

秦国人在心理上更能接受这一点,只要是能够帮他们解决问题就可以了。

第三:重效果,轻宗法;秦人讲究功利,但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人,他们都能接受,根本不在意这个人的出身以及血缘如何。

以结果为导向,即便是宗亲都要为人才让路,这在其他国家看起来不可接受,而在秦国则很常见。

商鞅如何巧妙地将秦文化与变法结合在一起

以上几点特性,就给商鞅变法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,商鞅在朝堂上舌战群儒,奠定了变法的基调。

之所以商鞅能够制定变法的策略,并不是商鞅一拍脑袋制定出来的,而是充分结合秦国当时的现有情况。

首先来说,秦人尚武,私斗成风,在国内生死看淡,不服就干。商鞅通过制定军功爵以及禁止私斗的制度,打造了一支虎狼之师。

通过军功爵制度,引导秦人将多余的能量全都消耗到战场之上,通过立军功来改善生活得到切实的好处。

再者,秦国的宗法制较为淡薄,对于血缘观念对比其他诸侯国没有那么看重,商鞅制定郡县制,将权力全都收归国有,加强君主集权。

从而一举削弱限制了宗族以及贵族势力,如此一来,法令势必将更加畅通无阻。

商鞅杀鸡儆猴,处理了赢虔,进一步向百姓证明,王子犯法庶民同罪,自此秦国法令凌驾于一切之上。

既然秦人对于血缘观念较为薄弱,商鞅将秦人大家分成小家,成功避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。将大家族分成小家庭,在加速繁衍的同时,还避免了成群私斗的产生。

秦人重功利,商鞅顺应其特性,提出强化君主集权,奖励耕战,以及重奖重罚上来,以经济辅以武力称霸天下。

秦人地处西域,对于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,亲亲尊尊的礼法在秦人这根本行不通,既然讲道理不好使,那就以法来治理。

做得好奖励,做不好处罚,简单粗暴的做法反而让秦人更加容易接受。商鞅在注重战的同时,还没有忘记耕种,将耕战定为立国之本。

于是,商鞅靠着严厉的法令,配合相应的制度,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变法。此次变法涉及到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民生等多个方面,是一次彻底的改革。

其他国家为何无法抄作业

其他诸侯国也进行了不少变法,即便是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,最终也是以失败而告终。究其根本原因,在于其他诸侯国的文化传统就不适合复制商鞅变法。

首先来说,宗法制在中原诸侯国根深蒂固,几大家族的势力左右整个国家的国运,改革每每触犯贵族利益,改革便无法继续推行。

除此之外,明君太少,缺乏传承,思想无法前后统一,而秦国则代代明君,守护着变法成果。再者,秦人好战,单兵作战能力强,思想单一,英勇无畏。平日里就好战成风,但其他国家的百姓,也就是赵国可以勉强一战。

条条框框之下,众多的限制摆在其他诸侯国面前,使得商鞅变法成为了秦国的专享。其他诸侯国摸索上百年,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,实在是悲催。